郑成功陵园坐落在南安水头康店村覆船山西麓,距市区35公里,陵园坐东南朝西北,总占地面积160亩,墓体简朴肃穆,墓前华表高耸,左右小山拱护,林木阴阴,是泉州地区现存最大陵园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1662年5月,年仅39岁的郑成功病逝于台湾,死后厚葬在台南洲仔尾。1683年其孙郑克塽归清后,“念台湾远隔溟海,祭扫维艰,具疏请乞迁葬内地。”1699年康熙帝感郑 成功忠贞爱国之志,即下诏同意送郑成功灵柩归葬其故乡南安祖坟,并饬地方官吏刻日守冢,建祠奉祀。康熙三十八年(1699)5月22日郑克塽奉旨迁郑成功的灵枢回故里,附葬于南安水头覆船山的郑氏祖茔。随同迁葬的迁有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的牌位,以及郑成功的日本母亲田川氏、妻室董氏、儿子郑经和儿媳唐氏等的灵柩。迁墓后重立墓碑。
三合土构筑
墓系三合土构筑,墓碑、墓道为石砌。墓碑高75厘米,长15.8厘米,呈“山”字形,整座墓域占地997平方米,墓前石质华表一对,相距15米,高14米,呈八角形,径52厘米,顶端雕一座狮,保存完好。墓前两侧还有石板旗杆夹九对,左五右四,其中一板刻有“戍子年解元”五个字。墓室分九室,列成三排,每行各三室,墓室之间各隔一砖墙。前排中室为郑经墓室,二排中室为郑成功墓室;前有一小室叫“志铭厅”,置石质墓志铭两块:一为郑经1674年回乡修祖坟时所立的《橄榄山墓志》,另一是迁葬时郑克塽之《郑氏归葬祖父墓志》。
郑陵被盗
1929年,郑陵被盗,即时抢救,损失不大。郑经灵柩,里面骨骸完好,且有太子盔一顶,盔上饰有小金狮12只。郑成功灵柩用棺廓两层,里面一层油漆朱红鲜先泽,棺内布满水银,骨骼完好,且比一般人大得多,其头骨稍偏,有将盔一项、龙袍残片数块、腰围玉带镶玉十七块,靴鞋各一双,还有头发等珍贵一级文物,由南安石井郑成功纪念馆收藏。棺内布满水银,骨骸完好腰围玉带镶玉十七块、靴鞋各一双、玉骨雕扇一把、头发等珍贵文物。同时清理出来的还有董夫人头插数支、金串、牌珠。现郑成功的头发、龙袍残片、玉带镶块、靴鞋面等及两块墓志铭之拓片存展于石井郑成功纪念馆。
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
1962年2月,在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时,修葺了陵园,并在墓前竖立《重修民族英雄郑成功陵墓碑记》,铭刻着英雄一生的光辉业绩,表彰他收复被荷兰殖民者掠夺了38年之久的祖国领土台湾,以及开发、建设台湾所作出的卓越贡献。近年来,扩大保护范围,建筑陵园山门、围墙、拜亭、碑亭,建立文物保管所,修筑墓道和5.4公里专线公路,绿化林木花草。环境宽敞,风景优美,为海内外游览和祭拜“国姓爷”的好地方。
郑成功收复台湾,统一祖国的光辉业绩,330多年来一直受到海峡两岸同胞的深切怀念与敬仰,台湾人民尊称其为“开台圣祖”,岛上建有58座供奉他的祠庙。凡来泉州者,也几乎都要来陵园凭吊英灵,默祝忠魂与山河共存,永垂不朽。1988年5月郑成功日本胞弟七左卫门第十一代孙福侄邦夫前来谒陵扫祭时,还亲手种上两棵榕树。
|